尾礦干排技術是礦山行業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、降低環境污染的關鍵手段,但設備操作不當易引發泄漏、堵塞或能效低下等問題。本文從設備啟動、運行監控、維護保養、安全防護四方面,制定尾礦干排設備標準化使用規范,助力企業提升生產效益與環保合規性。

一、設備啟動前檢查:杜絕“帶病運行”
機械部件完整性
電氣系統安全性
管路與閥門狀態
二、運行過程監控:動態調整保效率
參數實時監測
濃縮機:控制底流濃度在45%-60%,耙架扭矩≤額定值80%,超限自動提耙并報警。
壓濾機:進料壓力≤1.6MPa,濾餅水分≤18%(根據礦種調整),單循環時間≤120分鐘(含進料、壓榨、卸餅)。
輸送系統:皮帶機速度≤2.5m/s,避免尾礦散落;螺旋輸送機轉速與給料量匹配,防止堵轉。
異常情況處理
三、停機維護與保養:延長設備壽命
日常清潔
定期檢修
每周:檢查濃縮機中心筒、壓濾機液壓站油位,補充或更換液壓油(N46抗磨液壓油)。
每月:檢測濾布透水性(透水率<5L/m²·s時更換),校準電子皮帶秤精度(誤差≤±0.5%)。
每年:對濃縮機傳動軸、壓濾機主梁進行探傷檢測,更換腐蝕量>30%的部件。
四、安全防護與環保要求
人員安全規范
環保措施落實
應急預案
結語
尾礦干排設備的規范化使用是礦山綠色轉型的基石。企業需建立“操作-維護-管理”三級責任體系,通過每日巡檢、每周記錄、月度分析,將設備故障率降低30%以上,同時實現尾礦綜合利用率≥85%、廢水回用率≥90%的環保目標。唯有將規范操作融入日常管理,才能讓尾礦干排技術真正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“減負器”。